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医源性传播五种途径传染。
1、飞沫传播:
患者或带菌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随飞沫悬浮于空气中,他人吸入含菌飞沫可导致感染。该途径是社区暴发的主要传播方式,尤其在密闭拥挤环境中传播风险显著增加。
2、密切接触传播: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亲吻或长期同处密闭空间时,呼吸道分泌物通过黏膜接触传播。学校、军营等集体单位易出现此类传播链,潜伏期带菌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3、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玩具等物品后,再触摸口鼻可能引发感染。脑膜炎奈瑟菌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但温暖潮湿环境可延长其存活期至数小时。
4、母婴垂直传播: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产道分泌物可能感染,该途径发生率较低但可能引发新生儿败血症。妊娠期母体抗体可通过胎盘提供部分保护。
5、医源性传播:
气管插管、吸痰等医疗操作可能造成院内传播,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免疫抑制患者及医护人员属于高危人群。
预防重点包括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等基础防护措施。流行季节可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或结合疫苗,接触患者后需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日常注意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C、E等抗氧化物质,保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