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如何诊断 沙眼的诊断标准揭秘
沙眼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症状、裂隙灯检查、结膜刮片检测等。沙眼的诊断依据主要有睑结膜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形成、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阳性、结膜瘢痕化改变、WHO简化分级系统评估。
1、睑结膜滤泡:
上睑结膜出现5个以上直径≥0.5毫米的滤泡是沙眼特征性表现。滤泡多呈半透明胶样隆起,密集分布于睑板上缘,随病情进展可融合成片。需与病毒性结膜炎的滤泡相鉴别,后者滤泡较小且以下睑为主。
2、角膜血管翳:
角膜上方出现新生血管长入透明区即血管翳,是沙眼致盲的关键指标。早期表现为角膜缘血管网充血扩张,进展期血管向瞳孔区生长形成垂帘状改变,晚期血管翳覆盖全角膜导致视力丧失。
3、衣原体检测:
结膜刮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或PCR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为金标准。取材时应翻转上睑刮取睑结膜上皮细胞,阳性结果可确诊活动性感染。该检测对早期病例敏感性达70%-80%,瘢痕期阳性率下降。
4、结膜瘢痕化:
睑结膜出现线状、星状或网状白色瘢痕是慢性沙眼的标志。严重者出现睑板腺萎缩、倒睫、睑内翻等并发症。瘢痕分级采用国际通用的MacCallan分类法,从早期细线状瘢痕到晚期广泛睑球粘连。
5、WHO分级系统:
采用简化分级标准:TF(滤泡性沙眼)为5个以上滤泡;TI(炎症性沙眼)为结膜增厚遮挡50%以上深部血管;TS(瘢痕性沙眼)可见明显结膜瘢痕;TT(倒睫);CO(角膜混浊)。满足TF+TI即确诊活动期沙眼。
预防沙眼需注重个人卫生,使用流动水洗脸,避免共用毛巾。流行区儿童可每半年服用阿奇霉素进行群体防治。出现眼红、畏光、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反复感染者需排查家庭成员带菌情况。日常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动物肝脏,有助于维持角膜上皮完整性。集体生活场所应定期消毒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切断接触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