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为什么会发生吐血
重症病人发生吐血通常由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肿瘤侵蚀血管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止血药物、内镜治疗、手术干预等措施。
1、消化道溃疡: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时可能引发呕血,常伴随上腹痛、黑便。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治疗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严重出血需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治疗。
2、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压力增高导致血管破裂,呕血常呈喷射状且出血量大。门静脉高压是根本原因,可能伴随腹水、黄疸。紧急处理需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降低门脉压,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或TIPS手术。
3、急性胃黏膜病变:
严重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易发生应激性溃疡,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与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有关。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出血时需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4、凝血功能障碍:
血液病、肝衰竭或抗凝药物过量时凝血机制异常,可能表现为牙龈出血与呕血并存。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是主要机制。需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维生素K可用于华法林过量逆转。
5、肿瘤侵蚀血管:
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呕血,常伴有消瘦、吞咽困难。肿瘤组织坏死导致血管暴露是直接原因。除止血治疗外需针对原发肿瘤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
重症患者吐血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暂禁食禁水直至出血稳定。恢复期饮食需从低温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及坚硬食物。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记录呕血量及性状,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心理上需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家属应协助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反馈医护人员。长期卧床者需预防压疮,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