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洪水期间喝水需要注意什么
洪水期间饮用水安全需重点防范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水源浑浊等问题,主要措施包括煮沸消毒、使用净水设备、选择可靠水源、避免接触污染水体、储备瓶装水等。
1、煮沸消毒:
洪水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将水煮沸至100℃并持续1分钟以上可有效杀灭霍乱弧菌、甲肝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煮沸后建议加盖存放,避免二次污染。若水质浑浊可先静置沉淀或纱布过滤再煮沸。
2、净水设备:
使用含氯消毒片、碘伏或专业净水器处理水源,此类方法适用于无法煮沸的情况。需注意消毒剂需接触水体30分钟以上,使用后建议检测余氯浓度。净水器应选择反渗透或超滤型号,定期更换滤芯。
3、水源选择:
优先选择密封瓶装水或市政供水系统,避免使用被洪水淹没的井水或地表水。取用地下水需检测大肠杆菌等指标,浅层水井需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远离化工厂、垃圾堆放点等潜在污染源。
4、污染防范:
洪水可能携带农药、重金属等化学污染物,表现为水体异味或变色。此类污染无法通过煮沸消除,需立即停止使用。接触过洪水的容器需用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避免用污染水洗漱或清洗食材。
5、应急储备:
家庭应储备人均每日3升的瓶装水,至少满足3天用量。储存时避免阳光直射,注意检查保质期。可同时储备便携式净水吸管、消毒药剂等应急物资,特别需为婴幼儿准备专用饮用水。
洪水退去后仍需持续监测水质2-4周,使用曾被淹没的水源前需专业检测。日常注意观察水体颜色、气味变化,饮用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建议搭配电解质补充剂维持体液平衡,食用经充分加热的熟食,生冷食物需用安全水源清洗处理。灾后重建阶段可种植速生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但需确认土壤未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