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氏症怎么治疗 克隆氏症的三个疗法常用
克隆氏症可通过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干预。克隆氏症通常由免疫异常、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环境刺激和感染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快速控制急性期炎症;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用于维持缓解;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针对中重度患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感染风险,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2、营养支持:
全肠内营养适用于儿童患者促进黏膜修复,要素饮食可减少肠道负担。合并肠瘘或狭窄时需采用肠外营养,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纠正贫血。建议采用低渣、高蛋白饮食模式。
3、手术治疗:
肠段切除术适用于并发肠梗阻或穿孔者,狭窄成形术可保留肠道长度。术后需预防吻合口瘘和复发,合并肛周病变需行引流术。手术不能根治疾病,需配合长期药物管理。
日常需保持低纤维、低乳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记录排便情况和体重变化,戒烟可降低复发风险。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维持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便血需立即就医。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定期进行肠镜和影像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