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管切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是什么
瘘管切开术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瘘管治疗,禁忌证包括严重全身性疾病及局部组织条件不佳等情况。瘘管切开术的适应证主要有肛瘘、直肠阴道瘘、慢性感染性瘘管、创伤性瘘管、先天性瘘管;禁忌证主要有凝血功能障碍、急性感染期、恶性肿瘤侵犯、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局部组织血供不良。
1、肛瘘:
肛瘘是肛门周围形成的异常通道,多由肛周脓肿破溃后遗留。临床表现为反复流脓、疼痛及局部硬结。对于单纯性低位肛瘘,切开引流可有效清除感染灶并促进愈合。术前需通过肛周超声或磁共振明确瘘管走行。
2、直肠阴道瘘:
直肠阴道瘘指直肠与阴道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常见于分娩损伤或盆腔手术后。患者主诉阴道排气排便或分泌物异常。手术需在感染控制后实施,同时修补直肠与阴道壁缺损,复杂病例可能需分期手术。
3、慢性感染性瘘管:
持续超过6周的瘘管多伴有慢性肉芽组织增生,常见于结核或放线菌感染。此类瘘管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干预,术中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并送病理检查。术后需配合抗感染治疗至少4周。
4、创伤性瘘管:
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导致的瘘管形成,如肠吻合口瘘或胆瘘。手术时机选择至关重要,需待局部炎症消退、组织界限清晰。术中需充分引流并修复受损器官,必要时放置营养性空肠造瘘。
5、先天性瘘管:
甲状舌管瘘、腮裂瘘等胚胎发育异常疾病,表现为颈部或耳前反复感染的窦道。手术需完整切除瘘管及相连的纤维条索,防止复发。儿童患者建议3岁后实施,避开急性感染期。
术后护理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促进愈合,如鱼肉、蛋类及深色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久坐压迫伤口。恢复期可进行提肛锻炼增强盆底肌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创面出血。术后2周需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发热或渗液增多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