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差五就拉肚子做什么检查
隔三差五腹泻建议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肠镜检查、食物不耐受检测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腹泻反复发作可能与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或内分泌紊乱有关。
1、粪便常规:
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及脂肪滴,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等感染性腹泻。若检出轮状病毒抗原或隐血试验阳性,需进一步排查病毒性肠炎或消化道出血。
2、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疾病。贫血合并腹泻需警惕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C反应蛋白升高常与炎症性肠病活动期相关。
3、肠镜检查:
电子结肠镜能直观观察结直肠黏膜病变,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具有确诊价值。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过程中可同时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4、食物不耐受检测:
通过血清IgG抗体检测可发现牛奶、鸡蛋、小麦等常见致敏食物。乳糖不耐受患者需进行氢呼气试验,确诊后应避免乳制品摄入。麸质敏感性肠病患者需进行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检测。
5、甲状腺功能:
甲亢患者因代谢亢进常出现排便次数增多,需检测游离T3、T4及TSH水平。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时也可出现腹泻,应同步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日常需记录饮食与排便的对应关系,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可尝试低FODMAP饮食减少肠易激综合征发作,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急性腹泻期注意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体重下降、夜间腹泻需及时消化科就诊。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有助于改善功能性腹泻,保持规律作息对稳定肠道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