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复查要做哪些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复查需进行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及病原学检查五项核心项目。
1、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分析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和葡萄糖水平。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常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升高及葡萄糖降低。脑脊液抗酸染色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辅助确认病原体是否清除。
2、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用于评估脑膜增厚程度、脑积水及结核瘤变化。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脑膜强化表现,监测是否存在新发病灶或原有病灶缩小情况,对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3、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肝功能检查用于监测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的肝损伤,这些指标共同评估全身炎症反应及药物耐受性。
4、神经系统评估:
通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颅神经检查及肢体肌力测试等,系统评价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和感觉障碍改善情况。反复出现的头痛、呕吐或新发癫痫发作需警惕病情进展。
5、病原学检查:
采用GeneXpertMTB/RIF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药敏试验可发现耐药菌株。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虽耗时较长,但仍是判断治愈的金标准。
复查期间需保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质。避免剧烈运动引发颅内压波动,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促进神经修复。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结核疗程,定期监测视力听力变化,出现持续发热或意识障碍应立即就医。居家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