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脂肪肝是抽血还是做彩超呢
脂肪肝诊断通常需结合抽血和彩超检查。临床常用检测手段主要有肝功能检查、血脂检测、肝脏彩超、瞬时弹性成像、肝活检五种方式。
1、肝功能检查:
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当谷丙转氨酶持续超过正常值2倍时提示可能存在脂肪性肝炎,该检查能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但无法直接显示脂肪沉积。
2、血脂检测:
需空腹抽血检查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血脂异常是脂肪肝常见诱因,当甘油三酯>1.7mmol/L时需警惕代谢异常相关性脂肪肝,此项检查有助于评估全身代谢状态。
3、肝脏彩超:
采用超声波成像观察肝脏形态。彩超下可见肝实质回声增强、深部衰减等特征性改变,能直观显示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对中度以上脂肪肝诊断准确率达80%以上。
4、瞬时弹性成像:
通过专用设备检测肝脏硬度。该技术可同时评估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检测值≥238dB/m时提示显著脂肪变,适用于肥胖人群的早期筛查。
5、肝活检: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能准确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但因有创性通常仅用于疑难病例或科研需求。
建议确诊脂肪肝后调整饮食结构,每日控制油脂摄入在25克以内,优先选择深海鱼类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促进肝脏脂肪代谢。定期监测体重及腰围变化,男性腰围建议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不超过85厘米。合并血糖异常者需同时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