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现今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疑难疾病。且肌肉萎缩常与其他疾病并发的威胁,更是加到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难度。因此,为了更好的维护我们的健康,人们有必要对于肌肉萎缩的疾病加强了解,以便及时发现病症及时采取治疗。那么,肌肉萎缩的临床症状都有哪些常见类别?
肌肉萎缩的常见类别
1、肌源性萎缩:肌源性萎缩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导致的。萎缩不按神经分布,通常为近端型骨盆带及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伴肌力减退,无肌纤维震颤和感觉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醛缩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肌权磷酸激酶为敏感。
2、废用性肌肉萎缩:脊髓前角细胞及末梢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主要指的是神经原性肌肉萎缩,彼此三者是有互相关连的,其中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虽也出现肌肉萎缩,有人将其列为继发性,废用性萎缩为晚期的。
3、神经源性肌萎缩:据观察,此症状表现都是因下运动神经元及其损害导致的。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损害时肌萎缩呈节段性分布,以肢体远端多见,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不伴感觉障碍,常常出现肌束颤动的现象,其中肌力和腱反射程度与损害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