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与缺血性脑中风症状表现有何不同
出血性与缺血性脑中风症状差异主要体现在起病速度、典型体征及伴随症状三个方面。出血性脑中风多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障碍,缺血性脑中风则以渐进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
1、起病速度:
出血性脑中风常呈闪电式发作,80%以上患者在数分钟内症状达高峰,多与情绪激动或用力活动相关。缺血性脑中风起病相对缓慢,约60%患者症状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阶梯式加重,常见于安静状态或晨起时。
2、头痛特点:
出血性脑中风患者70%以上出现炸裂样头痛,疼痛部位多与出血灶对应,常伴喷射性呕吐。缺血性脑中风仅20%患者出现轻度头痛,多为钝痛或胀痛,无明确定位特征。
3、意识状态:
出血性脑中风早期即可出现昏迷,基底节区出血者30分钟内意识障碍发生率达50%。缺血性脑中风除非累及脑干,否则罕见突发昏迷,多表现为嗜睡或意识模糊。
4、肢体瘫痪:
缺血性脑中风多呈现交叉性瘫痪或单侧肢体无力,肌张力初期降低后转为痉挛。出血性脑中风瘫痪程度更重,常为完全性偏瘫,肌张力始终呈铅管样增高。
5、伴随症状:
出血性脑中风多合并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缺血性脑中风易出现局灶性症状如失语、偏盲,大面积梗死时可出现同向凝视麻痹。
两类脑中风急性期均应绝对卧床,避免头部剧烈转动。出血性脑中风患者需保持头高30度体位,缺血性脑中风建议平卧以增加脑灌注。饮食宜选择低脂低盐流质,吞咽障碍者需鼻饲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始,出血性脑中风患者需延迟至血肿吸收后进行,缺血性脑中风发病48小时后即可开展被动关节活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