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什么病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心脏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心电图ST段抬高及心肌酶升高。该病需立即进行血运重建治疗,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炎症及血液高凝状态。
1、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是基础病理改变。斑块破裂后暴露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聚集,可引发完全性血管阻塞。控制血脂异常需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强化血糖管理,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2、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活化释放血栓素A2,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红色血栓。急诊介入治疗中可见血管腔内大量血栓负荷,此时需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血栓抽吸导管可清除部分闭塞性血栓。
3、冠状动脉痉挛:
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可导致血管完全闭塞,常见于吸烟、寒冷刺激或可卡因滥用者。痉挛发生时心电图呈现一过性ST段抬高,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缓解血管痉挛。长期吸烟者发生痉挛风险较常人高3-5倍。
4、血管炎症:
巨噬细胞浸润的炎症反应会削弱斑块纤维帽稳定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管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抗炎治疗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具有潜在价值。
5、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或获得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促进血栓形成。这类患者需终身抗凝治疗,妊娠期妇女发生心肌梗死时需调整抗凝方案。基因检测可发现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等遗传易感因素。
心肌梗死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有氧运动,初始可从每日10分钟步行开始,逐渐增加至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25克膳食纤维,限制钠盐在5克以内。出院后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及血脂指标,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应急使用。二级预防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需严格遵医嘱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