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5个区别
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在病程特点、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原则和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病程特点:
急性胆囊炎起病急骤,多在饱餐或油腻饮食后突发右上腹剧痛;慢性胆囊炎病程迁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隐痛或钝痛。急性发作时症状持续不超过1个月,慢性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
2、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典型表现为墨菲征阳性、发热、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多仅有餐后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期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慢性期炎症指标多正常或轻度异常。
3、病理改变:
急性胆囊炎胆囊壁充血水肿伴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者可出现化脓或坏疽;慢性胆囊炎以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胆囊壁增厚、收缩功能减退。
4、治疗原则:
急性胆囊炎需禁食、抗感染治疗,严重者需急诊胆囊切除;慢性胆囊炎以饮食调节和利胆药物为主,择期手术适用于反复发作或伴有胆囊结石者。
5、预后差异:
急性胆囊炎及时治疗多可痊愈,延误治疗可能引发穿孔或腹膜炎;慢性胆囊炎长期存在可能诱发胆囊癌变,但进程缓慢。
胆囊炎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空,推荐少食多餐。适宜进行步行、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绞痛。合并胆结石者应定期超声复查,观察结石大小变化。出现持续腹痛、皮肤巩膜黄染需立即就医,警惕胆道梗阻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