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后有点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排尿后有点警惕三种疾病
排尿后疼痛可能由尿路感染、尿道结石、泌尿系统肿瘤三种疾病引起,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局部刺激等。
1、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引发炎症反应,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痛伴尿频尿急,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或发热。需进行尿常规及细菌培养确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增加每日饮水量促进细菌排出。
2、尿道结石:
尿液中矿物质结晶形成固体沉积物,移动过程中划伤尿路黏膜。疼痛常呈刀割样且放射至会阴部,可能伴随排尿中断现象。通过B超或CT可明确结石位置,5毫米以下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3、泌尿肿瘤:
膀胱或尿道新生物压迫导致排尿疼痛,多见于中老年群体。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无痛性血尿或消瘦。膀胱镜检是确诊金标准,早期肿瘤可经尿道切除,晚期需联合放化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饮食上减少草酸含量高的菠菜、竹笋等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出现持续疼痛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血尿时,需立即至泌尿外科就诊。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可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但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