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挂水3天还发烧怎么办
疱疹性咽峡炎发热持续3天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处理、补液支持、口腔护理及密切观察等方式干预。发热不退可能与病毒活跃、继发感染、免疫反应、补液不足或药物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1、抗病毒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若发热持续需评估抗病毒药物使用。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干扰素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病毒复制未被完全抑制时可能出现反复发热。
2、退热处理:
体温超过38.5℃需配合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热。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间隔使用,同时采用温水擦浴辅助散热。退热效果不佳需排查药物剂量是否合理或是否存在脱水情况。
3、补液支持:
持续发热易导致脱水加重病情。静脉补液可纠正电解质紊乱,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凉流质。补液量不足时会影响退热药物代谢,延长发热周期。
4、口腔护理:
咽部疱疹破溃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西瓜霜喷剂可促进黏膜修复,减少刺激性饮食。继发感染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反复。
3、密切观察:
监测体温曲线变化及伴随症状,如出现嗜睡、抽搐或热退后精神差需及时复诊。部分患儿可能合并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需通过血常规、心肌酶谱等检查明确。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选择米汤、藕粉等温凉流食避免口腔刺激。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但需避免酸性水果加重疼痛。体温稳定后仍建议居家观察2-3天,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软食。密切监测手掌、足底等部位是否出现新皮疹,警惕手足口病可能。若72小时后仍持续高热或出现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表现,需立即急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