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虫引起的钩虫病患儿有哪些表现
钩虫病患儿由成虫寄生引起的主要表现包括皮肤瘙痒、消化道症状、贫血体征、生长发育迟缓和异嗜癖。钩虫病的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病程长短及患儿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1、皮肤瘙痒:
幼虫穿透皮肤时引发局部炎性反应,常见足部、手部等接触土壤部位出现红色丘疹或疱疹,伴随剧烈瘙痒,搔抓可能导致继发细菌感染。这种皮肤表现称为钩蚴性皮炎,是早期感染的典型特征。
2、消化道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黏膜可导致上腹隐痛、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者出现柏油样便或血便。虫体咬附肠黏膜造成机械损伤和慢性出血,可能伴随食欲减退、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
3、贫血体征:
长期慢性失血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睑结膜色淡、甲床苍白,活动后心悸气促。重度感染患儿血红蛋白可降至60克每升以下,出现匙状甲等特征性改变。
4、发育迟缓:
营养不良与慢性贫血共同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同龄标准、肌肉消瘦、精神萎靡。学龄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受损表现。
5、异嗜癖:
部分患儿出现食土、啃墙等异食癖行为,与铁缺乏导致的味觉异常有关。这种异常进食行为可能加重肠道寄生虫负荷,形成恶性循环。
钩虫病患儿需加强高蛋白、高铁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食物。日常避免赤足接触可能污染的土壤,衣物寝具应定期煮沸消毒。中度以上贫血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和铁剂补充,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直至恢复正常。集体生活儿童应定期进行粪便虫卵筛查,流行地区可考虑预防性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