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通过机械通气、药物治疗、液体管理、原发病控制和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吸入性损伤、休克和胰腺炎等原因引起。
1、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正压通气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常用模式包括小潮气量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俯卧位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减轻炎症反应,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支气管扩张剂能改善气道阻力,利尿剂有助于减轻肺水肿。抗生素治疗需针对明确感染病原体,避免滥用。镇静镇痛药物可降低氧耗,改善人机同步。
3、液体管理:
限制性液体策略可减轻肺水肿,维持适当的血管内容量。需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胶体液和晶体液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避免液体过负荷。
4、原发病控制:
积极治疗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疾病至关重要。感染患者需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创伤患者需处理损伤组织,胰腺炎患者需禁食和抑制胰酶分泌。控制原发病可阻断炎症级联反应。
5、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需提供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注意补充抗氧化营养素。胃潴留患者可考虑幽门后喂养,严重病例可能需要短期肠外营养支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半卧位以改善通气。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肌训练和肢体活动,逐步恢复肺功能。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过饱影响膈肌运动。家庭成员需学习基本护理知识,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引流和呼吸锻炼。定期随访肺功能检查,监测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