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细菌性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细菌性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发热、呕吐、腹痛及脱水。症状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表现(如稀便、食欲下降)、进展期(频繁水样便伴发热)及严重阶段(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
1、腹泻:
腹泻是细菌性肠炎最典型的表现,早期为稀糊状便,逐渐发展为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肠道受细菌毒素刺激导致肠黏膜分泌增加,同时肠道吸收功能受损。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2、发热:
多数患儿伴随中低度发热(38-39℃),沙门菌或志贺菌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发热由细菌内毒素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所致。物理降温无效或体温超过38.5℃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3、呕吐:
约60%患儿出现进食后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吐出胆汁样液体。呕吐与肠道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需少量多次喂食补液盐,呕吐剧烈者需暂时禁食4-6小时。
4、腹痛:
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蜷缩体位或拒按腹部,肠鸣音活跃。病因是细菌侵袭导致肠壁水肿和肠痉挛。可顺时针按摩腹部缓解症状,持续剧烈腹痛需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
5、脱水:
重度腹泻呕吐会导致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严重时出现嗜睡或惊厥。与体液大量丢失及摄入不足有关。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中重度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护理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或选择无乳糖配方奶,暂停添加辅食。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皮炎,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及体温变化,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抽搐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