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间质细胞肿瘤有哪些类型
颗粒间质细胞肿瘤主要分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三类。
1、成人型:
多见于30-50岁女性,属于低度恶性潜能肿瘤。肿瘤细胞呈咖啡豆样核沟结构,常分泌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或腹部包块,约5%-25%病例可能出现转移。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晚期需结合化疗。
2、幼年型:
好发于20岁以下青少年,占所有颗粒细胞瘤的5%。镜下可见滤泡样结构伴黄素化改变,核分裂象活跃但属良性肿瘤。90%患者因雌激素过量出现性早熟症状,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复发率不足5%。
3、支持-间质型:
包含睾丸支持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两种亚型。前者可见假腺管结构伴脂质沉积,后者由嗜酸性间质细胞构成。这类肿瘤可分泌雄激素,导致男性化体征,约10%-20%具有恶性行为。治疗方案根据病理分级决定,需长期随访。
日常需监测激素相关症状变化,术后每3-6个月复查盆腔超声及肿瘤标志物。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饮食注意控制高雌激素食物摄入,如蜂王浆、动物胎盘等。出现异常阴道流血、体毛增多或声音低沉等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