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得了急性肠炎怎么办 介绍急性肠炎的治疗方
旅行中急性肠炎可通过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服用止泻药物、使用抗生素、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急性肠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饮食不洁、水土不服、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1、补液防脱水:
急性肠炎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排一次稀便应补充100-200毫升液体,出现口渴、尿少等脱水症状时更需加强补液。可饮用米汤、稀释果汁等补充能量。
2、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选择米汤、面汤等流质食物,症状缓解后过渡到稀饭、馒头等低渣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生冷及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减轻肠道负担。乳糖不耐受者需暂停乳制品摄入。
3、服用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改善腹泻症状。消旋卡多曲能减少肠道分泌,缓解水样便。使用止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细菌性肠炎需慎用强效止泻药以免影响病原体排出。
4、使用抗生素:
细菌性肠炎可选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阿奇霉素适用于儿童及妊娠期患者。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病毒性肠炎无需抗生素治疗。
5、及时就医:
出现高热不退、血便、持续呕吐、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病情易加重,应尽早医疗干预。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说明旅行路线、饮食史等信息。
旅行期间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未洗净果蔬,饮用瓶装水。随身携带止泻药和口服补液盐备用。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症状缓解后2-3天内仍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步恢复肠道功能。慢性肠道疾病患者旅行前可咨询医生准备应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