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的典型症状 婴幼儿阴道炎应该如何预防
霉菌性阴道炎的典型症状
霉菌性阴道炎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灼烧感,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表皮变化多种多样;
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成群出现;亦可形成湿疹状糜烂,局限于外阴或向周围扩展至会阴、肛门周围及股生殖皱襞,直至大腿内侧、外表,完全类似急性或亚急性湿疹;
阴唇及阴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触的皮肤表面潮红糜烂;
个别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脓疱,严重时发生溃疡、外阴疼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
白带并不一定是阴道炎的突出症状,但水样白带直至凝乳状或软膏样白带均可出现。如有的完全稀薄犹如清彻浆液性渗出液,但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状物;有的则黏稠如凝乳或屑粒状。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床表现。约半数病人的白带为大量水样或脓性而无白色片状物,阴道黏膜呈中等度发红、水肿,无严重的瘙痒及灼烧感,仅有外阴潮湿感觉。
另一类病人的白带呈典型凝乳状或为片状黏稠白带,阴道黏膜高度红肿,有白色片状薄膜(如鹅口疮)黏附,易剥离;其下为受损黏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严重者可遗留淤斑,有剧痒及灼热感。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的瘙痒症状更为严重。
阴道具有自身防御能力及阴道杜氏杆菌抑制作用,约有10%的妇女及30%的孕妇为带霉菌者,但无任何临床症状。因白色念珠菌在pH值为5.5左右的阴道环境中最宜生长,而在阴道杜氏杆菌正常的情况上,阴道的pH值在4~4.5,霉菌即使存在亦不能繁殖。用碱性消毒剂如3%的碳酸氢钠液灌洗阴道,或月经期pH值都超过5.5,霉菌性阴道炎均可减轻。
婴幼儿阴道炎应该如何预防
婴幼儿阴道炎应该如何预防?
注意婴幼儿会阴部的卫生,防止感染针对病因。作为家长,只要平时多关心爱护孩子,教育指导孩子爱卫生,保持外阴清洁,裤子松紧适度,减少摩擦,大人小孩衣物分开洗,减少共浴盆浴,预防胜于治疗。
婴儿要保持外阴清洁和干燥。小婴儿使用尿布,选择纯棉质地最好,它柔软、透气好;不出门的时候最好不用尿不湿。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每天坚持清洗外阴1-2次,特别要注意洗净,并轻轻拭干阴唇及皮肤皱褶处。
擦洗时要注意自上而下拭净尿道口、阴道口及肛门周围。皮肤如有皲裂,应涂擦无刺激性的油膏。最后在外阴及腹股沟处薄而均匀地扑上滑石粉,以保持干燥。扑粉不宜过多,以免粉剂进入阴道,形成小团块而引起刺激。
进入幼儿期,一般小女孩不再经常睡在小床或坐在推车、座椅中,而多是走动玩耍,也常穿开裆裤,随意坐在地板或地毡上,此时污物、尘土、甚至小虫子容易污染刺激外阴;骑小自行车,或坐在硬物上容易损伤外阴。
因此家长要注意,尽量不让孩子在地板上坐卧,尽早穿死裆裤,不穿紧身裤、化纤的高筒袜;衣服要柔软、宽松、舒适。不能忽视大小便后的清洁,特别是小便后,应用柔软卫生纸拭擦尿道口及周围,并注意小便的姿势,避免由前向后流入阴道。大便后应用清洁的卫生纸,由前方向后方擦拭,以免将粪渣拭进阴道内。此外儿童的浴盆、毛巾等要固定专人专用,避免与大人交叉感染。
所以,要预防幼女得阴道炎,就得从家长做起。平时,要保持幼女的外阴部清洁卫生,用水工具专人专用,内裤不要混洗。要给幼女穿棉制内裤,不要穿尼龙或化纤内裤,棉布内裤透气性能好,尼龙、化纤内裤紧密度高,不利于会阴部透气。同时,对患蛲虫病的幼女,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注意了这些问题,幼女阴道炎的发生率就会明显下降。
糖尿病女性更容易患上阴道炎吗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逐渐呈现出低龄化趋势,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并没有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易饥及体重减少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很多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的。其实,糖尿病的诊断过程并不复杂,不少患者像上面的林女士那样,因为“没想到”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局部高血糖的直接刺激,加上抵抗力低下容易合并感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炎、宫颈感染等妇科疾病。加上女性外阴局部较为潮湿,对女性糖友来说,就更容易发病了。
因此,一方面,当妇科疾病久治不愈时,尤其中老年女性,很有必要进行血糖检查,找出真正的病因。另一方面,女性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妇科疾病的防范工作。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其次,要注意个人卫生,选择透气性好的内衣并勤换洗,使用合格的经期卫生用品,如厕后从前向后局部擦拭等;最后,一旦出现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