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一次肌酐升了怎么回事
透析后肌酐升高可能由透析不充分、高蛋白饮食、肌肉代谢增加、残余肾功能减退、感染或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透析方案、控制蛋白质摄入、监测感染指标、评估残余肾功能、优化干体重等方式改善。
1、透析不充分:
透析时长或频率不足会导致毒素清除不完全,肌酐作为小分子毒素易在体内蓄积。需通过延长单次透析时间、增加每周透析次数或改用高通量透析器提高清除率,同时定期检测尿素清除指数评估透析充分性。
2、高蛋白饮食:
过量摄入肉类、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增加肌酐生成。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避免短期内大量进食动物内脏或蛋白粉。
3、肌肉代谢异常:
剧烈运动、创伤或横纹肌溶解会导致肌肉大量分解,释放肌酸磷酸激酶并转化为肌酐。透析患者应避免高强度无氧运动,出现肌肉酸痛、尿色加深需及时检查肌酶谱。
4、残余肾功能丧失:
残余肾功能可帮助清除部分肌酐,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残余肾功能逐渐减退会导致肌酐基线水平上升。可通过尿量监测、肾脏超声评估残余肾功能,必要时调整透析处方。
5、感染或炎症:
细菌感染或慢性炎症状态会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同时可能诱发透析导管相关感染。需定期检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出现发热、导管红肿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透析患者日常需保持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两次透析间期控制液体摄入。建议采用低磷低钾饮食,避免食用坚果、香蕉等高磷高钾食物。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睡眠时抬高下肢预防水肿。出现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联系透析中心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