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时候突然眩晕怎么回事
开车时突然眩晕可能由低血糖、颈椎病、耳石症、血压波动、视觉疲劳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低血糖:
长时间未进食或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可能导致血糖骤降,出现头晕、冷汗、手抖等症状。应立即靠边停车并补充含糖食物,如糖果或果汁。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
2、颈椎病:
长期保持固定驾驶姿势可能压迫椎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眩晕。常伴有颈部僵硬、肩背酸痛。可通过颈椎牵引、理疗缓解,驾驶时需保持正确坐姿,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
3、耳石症:
内耳平衡感受器中的耳石脱落会引发短暂性旋转性眩晕,尤其在头部转动时加重。典型表现为天旋地转感伴恶心,但无耳鸣或听力下降。需通过耳石复位治疗,避免突然转头动作。
4、血压波动:
高血压患者漏服降压药或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时会出现眼前发黑、站立不稳。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变换体位时动作缓慢,严重者需就医调整用药。
5、视觉疲劳:
长时间注视路面或强光刺激会造成视神经紧张,引发头晕目眩。夜间驾驶时症状更明显。应佩戴防眩光眼镜,每2小时休息15分钟,远眺绿色景物缓解眼肌痉挛。
驾驶中出现眩晕应立即开启双闪灯靠边停车,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空腹驾驶,控制咖啡因摄入。有心血管病史者应定期体检,车内备急救药物。长途驾驶建议结伴出行,连续驾车不超过4小时。若眩晕反复发作或伴随呕吐、意识障碍,需及时到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排查脑卒中等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