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从四方面诊断出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四个方面。诊断标准包括典型腹痛症状、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以及器官功能障碍评估。
1、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突发上腹持续性剧痛,向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体格检查可发现上腹压痛、肌紧张,严重者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部分患者因胰酶外渗出现脐周或肋腹区皮肤青紫(Cullen征、Grey-Turner征)。
2、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具有诊断意义。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可评估严重程度。肝肾功能异常、血糖升高、低钙血症等代谢紊乱常见于重症病例。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积液,但易受肠气干扰。增强CT是确诊金标准,表现为胰腺实质不均匀强化、胰周脂肪密度增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评估。
4、严重度评估:
采用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根据器官衰竭持续时间分为轻症、中重症和重症。Ranson评分、APACHE-II评分等系统可量化预测死亡率。持续性器官衰竭超过48小时提示预后不良。
确诊急性胰腺炎后需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避免酒精及高脂食物刺激。日常需控制血脂、血糖,胆结石患者建议尽早行胆囊切除术预防复发。定期监测胰腺功能,出现持续腹痛或消化吸收不良时需排查慢性胰腺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