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疾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肝硬化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其病机主要涉及肝细胞损伤、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等病理过程。
1、病毒性肝炎: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细胞反复坏死,激活肝星状细胞分泌胶原纤维,形成纤维间隔。随着病情进展,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最终发展为假小叶。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
2、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和纤维化。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同时激活库普弗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戒酒是治疗基础,重症患者需配合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3、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内甘油三酯过度沉积,引发脂肪变性。游离脂肪酸通过脂毒性作用诱发炎症反应,激活肝星状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紊乱是关键,必要时使用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
4、胆汁淤积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会造成胆管损伤,胆汁酸蓄积产生细胞毒性。淤积的胆汁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同时刺激纤维增生因子分泌。熊去氧胆酸是常用的利胆药物,晚期需考虑肝移植。
5、遗传代谢性疾病:
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缺陷会导致铜、铁等金属在肝脏异常沉积。过量的金属离子通过芬顿反应产生活性氧簇,造成肝细胞DNA损伤和脂质过氧化。针对病因采用去铁胺、青霉胺等金属螯合剂治疗。
肝硬化患者需严格遵循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少于1.2克/公斤体重,可选择鱼肉、蛋清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在每日4-6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适量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腹部超声,出现呕血、意识改变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绝对禁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