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小儿病毒性肠炎 治小儿病毒性肠炎的3个方法盘点
小儿病毒性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饮食调整、药物辅助三种方式干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是主要诱因,常伴随呕吐、水样便等症状。
1、补液治疗:
预防脱水是首要措施。轻中度脱水推荐口服补液盐,含葡萄糖电解质配方能促进肠道水分吸收。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24小时内分次补充累计损失量。补液期间需监测尿量及眼窝凹陷程度。
2、饮食调整:
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并增加喂养频次。已添加辅食者可选择低乳糖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饮品加重渗透性腹泻。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常规饮食,过渡期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
3、药物辅助: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病毒毒素,双歧杆菌制剂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发热超过38.5℃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切忌自行使用止泻药延缓病原体排出。出现血便或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排除细菌感染。
护理期间注意便后温水清洗臀部预防尿布疹,呕吐后保持侧卧防误吸。家庭环境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照顾者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及复合维生素B,每日保证1小时温和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风险。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皮肤弹性变化,发现嗜睡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