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肠炎表现是什么 孩子腹泻警惕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后,症状发展通常经历早期表现、进展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1、水样腹泻:
轮状病毒性肠炎最典型表现为频繁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粪便呈蛋花汤样,无明显黏液或血丝。腹泻持续3-8天,初期排便量多,后期可能减少但次数仍频繁。婴幼儿因肠道黏膜受损,乳糖酶活性下降,可能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2、呕吐症状:
约80%患儿在病程早期出现呕吐,多发生于腹泻前1-2天,每日呕吐次数可达3-10次。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后期可为胆汁样液体。呕吐通常持续2-3天,严重呕吐可导致进食困难,增加脱水风险。
3、发热反应:
半数以上患儿伴有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7.8-39℃之间,持续1-3天。高热少见,若体温超过39.5℃需警惕合并其他感染。发热多出现在病程前48小时,与病毒血症和肠道炎症反应有关。
4、脱水表现:
重度脱水可能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表现。脱水程度评估需观察患儿精神反应、眼泪分泌、口腔黏膜湿润度等指标。轮状病毒肠炎导致的脱水多为等渗性脱水,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
5、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可能与轮状病毒呼吸道传播途径有关。腹部体检可见肠鸣音活跃,但通常无显著压痛。少数患儿因肠道蠕动紊乱出现阵发性腹痛,多能自行缓解。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护理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选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宜选择低乳糖、低纤维的清淡食物,如米汤、苹果泥等。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营养密度,补充锌制剂有助于肠黏膜修复。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卫生,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手段。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改变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