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缺血怎么回事 浅析心脏缺血的6个主因
心脏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心肌耗氧量增加、贫血、主动脉瓣狭窄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手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是心脏缺血最常见原因。斑块破裂可能诱发急性血栓完全阻塞血管。控制血脂异常需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药物可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脂药,严重狭窄需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异常收缩导致短暂性血流中断,常见于吸烟、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时。患者可能出现夜间或清晨发作性胸痛。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可有效缓解痉挛,同时需戒烟并避免突然暴露于低温环境。
3、血栓形成:
动脉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急性阻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典型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伴冷汗。急诊处理需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
4、心肌耗氧量增加:
剧烈运动、甲亢等状态下心脏需氧量超过供氧能力,导致相对性缺血。表现为活动后心前区压迫感,休息可缓解。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甲亢患者需服用甲巯咪唑,避免无氧运动。
5、贫血:
血红蛋白降低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加重缺氧。常见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缺铁性贫血需补充琥珀酸亚铁,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摄入。
6、主动脉瓣狭窄:
瓣膜开口面积减小阻碍左心室射血,冠状动脉灌注不足。特征性症状为运动时晕厥伴心绞痛。重度狭窄需行瓣膜置换手术,轻度者可选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心脏缺血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先选择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冬季注意保暖。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使用,胸痛持续20分钟不缓解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