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 能让人“上瘾”的药

来源:生命时报

早在1910年,英国惠康实验室的两位化学家就合成出了多巴胺,但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957年,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维德·卡尔森才确定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帮助脑细胞传送脉冲信号,这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再之后的60多年来,人们发现多巴胺与人类的运动、情感、欲望、兴奋、上瘾等许多方面有关。多巴胺来源于酪氨酸,酪氨酸来源于蛋白质,在我们吃的每一口肉、喝的每一口奶中都富含这种氨基酸。

人体在必要的时候就会催化酪氨酸产生多巴胺,生成的多巴胺作用时间很短,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变成肾上腺素。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它既存在于外周人体中,也存在于大脑中,它们互不相通。在外周的多巴胺具有调节血压、心率、胃肠道蠕动、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大脑中的多巴胺则与我们的运动、情绪、兴趣、性欲以及一切能让人成瘾的刺激有关。运动时人的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一般越刺激的运动释放的越多越快,如滑雪、冲浪、跳伞,所以越刺激的运动越容易让人上瘾。同时越长时间运动释放多巴胺的时间也就越久,也越让人上瘾,比如跑马拉松。多巴胺一方面协调机体的各项运动,另一方面也使人精力更为集中、兴奋。当多次从事此类运动时,人就会喜欢上这种多巴胺释放的“快感”,从而对某项运动“上瘾”。除了运动,吃辣、饮酒时也有类似效果。当人长期大量喝酒以后,每次喝酒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大脑会对喝酒时产生的欣快感产生依赖,从而酒精上瘾。同样的解释也可以用到人们对艺术、音乐、游戏甚至是网络小说、电视剧等各种类似“成瘾”的行为上。多巴胺与很多疾病关系密切。当多巴胺含量减少时,人会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障碍等,常见于帕金森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对事物兴趣的降低,心情较为抑郁的情况。当多巴胺增多时,人会表现出肢体扭动、精神亢进,出现幻觉、情绪激动等各种精神问题,甚至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作为急救药品,多巴胺早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因为多巴胺不能进入脑内,所以作为药物它只表现为外周的作用,如升高血压、心率等。

为了能让多巴胺进入脑内,科学家发明了左旋多巴,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在大脑转变为多巴胺从而治疗帕金森病。多巴胺作为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它的身影。目前的研究虽然阐述了许多关于它的机理,但针对它的应用还仅停留在抢救时升高血压、心率上,或许将来,多巴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