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二个月了还肿疼正常吗
脚骨折两个月后仍存在肿胀疼痛可能由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持续、康复锻炼不足、固定方式不当或继发感染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复查判断愈合情况。
1、血液循环障碍:
骨折后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导致慢性肿胀,表现为患肢皮肤发亮、按压凹陷。建议抬高患肢配合弹力袜加压,必要时采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促进血液回流,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评估血管功能。
2、炎症反应持续:
骨折愈合过程中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持续释放会引起疼痛,可能伴随局部皮温升高。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可缓解症状,低温冲击治疗能抑制炎症因子产生。
3、康复锻炼不足:
长期制动导致肌肉泵作用减弱,关节液代谢异常引发肿胀。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训练,逐步增加负重行走时间,每日3组关节活动度练习可改善症状。
4、固定方式不当:
石膏过紧或支具佩戴错误可能压迫软组织,骨折端微动会延迟愈合。需重新评估外固定松紧度,更换为可调节支具,拍摄X线片确认骨折对位线。
5、继发感染风险:
开放性骨折或护理不当可能诱发骨髓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加重伴分泌物。血常规结合C反应蛋白检测可筛查感染,确诊后需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克林霉素磷酸酯。
骨折后两个月肿胀疼痛期间应保持每日钙摄入800毫克,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豆制品;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愈合;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水中行走、功率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垫高患肢15厘米促进静脉回流;定期复查骨痂生长情况,若出现皮肤破溃、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康复期可配合脉冲电磁场、超声波等物理治疗促进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