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如何急救 儿童骨折的急救处理方法介绍
儿童骨折可通过固定伤肢、冰敷止痛、避免移动、及时送医、预防感染等方式急救处理。儿童骨折通常由跌倒撞击、运动损伤、骨骼脆弱、意外事故、暴力伤害等原因引起。
1、固定伤肢:
使用夹板或硬纸板固定骨折部位,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伸直状态。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压迫血管神经。
2、冰敷止痛:
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15-20分钟,每2小时重复一次。冰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降低局部代谢缓解疼痛。禁止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3、避免移动:
骨折后需保持患肢原位,不可随意搬动或尝试复位。不当移动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搬运时应托住骨折上下关节整体移动。
4、及时送医:
完成初步处理后需立即送往医院,儿童骨骼修复黄金期为伤后6-8小时。就医时需详细说明受伤经过,携带拍摄的患处照片供医生参考。
5、预防感染:
开放性骨折需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避免污染物进入。不可自行冲洗或涂抹药物,防止细菌感染。医生通常会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并发症。
骨折恢复期需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补充钙质,适当进食鱼肉、豆制品促进骨骼愈合。康复阶段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握力球、踝泵运动等低强度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注意避免患肢过早承重,定期复查X光观察愈合情况。保持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加速骨骼修复,维生素D补充剂需遵医嘱使用。看护儿童时应注意消除家居安全隐患,运动时佩戴护具能有效预防骨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