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病人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中暑病人物理降温的方法主要有温水擦拭、冰袋冷敷、通风散热、足浴降温、酒精擦浴。
1、温水擦拭:
使用32-34℃温水浸湿毛巾,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温水蒸发可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低温刺激导致血管收缩。每10分钟更换一次擦拭部位,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2、冰袋冷敷:
将冰袋包裹薄毛巾后置于前额、枕后及四肢大关节处。冷敷时间不超过20分钟/次,需间隔1小时防止冻伤。冰袋温度应维持在0℃以上,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3、通风散热: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紧身衣物加速空气流通。使用电扇增强对流散热时,保持风速低于3米/秒。环境温度建议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维持在40%-60%。
4、足浴降温:
采用15-20℃温水浸泡双下肢,水位需超过踝关节。通过下肢血管扩张促进核心温度下降,每次浸泡10-15分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5、酒精擦浴:
30%-50%医用酒精稀释后擦拭四肢及背部,利用酒精挥发特性快速散热。禁止用于面部、会阴等敏感部位,操作后需用清水清洁皮肤。酒精过敏者禁用此方法。
实施物理降温期间需每小时测量肛温或耳温,体温降至38℃时应减缓降温速度。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如淡盐水、运动饮料,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恢复期保持环境温度25-28℃,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3日内再次暴露于高温环境,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