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肠胃炎发烧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孩肠胃炎伴随发烧需注意体温监测、补液防脱水、饮食调整、药物使用及就医时机。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进食清淡流质食物、避免滥用退烧药、观察精神状态变化。
1、体温监测:
每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38.5℃以下优先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腋温超过38.5℃或出现寒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烧药。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骤升至40℃应立即就医。
2、补液防脱水: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裂。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标准分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每次呕吐或稀便后追加10毫升/公斤。可少量多次饮用米汤、苹果汁,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腹泻。
3、饮食调整:
急性期暂停牛奶、鸡蛋等难消化食物,选择米粥、软面条等低渣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胡萝卜泥、蒸苹果等富含果胶的食物。恢复期避免油炸食品及生冷水果,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4、药物使用:
细菌性肠胃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禁用抗菌药物。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制剂能调节菌群平衡。禁止自行使用止泻药抑制肠道排毒,退烧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5、就医时机:
出现持续腹痛、血便、喷射状呕吐需急诊处理。精神萎靡、眼窝凹陷、超过8小时无尿提示重度脱水。早产儿、3月龄以下婴儿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病情变化快,建议尽早住院观察。
护理期间保持室内通风,患儿餐具每日煮沸消毒。恢复期可适量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消耗。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变化,记录每日出入量。家长接触呕吐物后需彻底洗手,防止交叉感染。病程超过1周仍存在低热或排便异常时,需复查便常规排除乳糖不耐受等继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