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少年儿童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快速生长发育期需求增加、慢性失血、吸收障碍、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铁摄入不足:
饮食中缺乏富含铁的食物是儿童贫血最常见原因。动物肝脏、红肉、蛋黄等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长期偏食或素食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铁储备不足,建议每周至少摄入3次动物性铁源食物,同时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2、生长发育需求:
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生长发育高峰期,血容量快速增加导致铁需求倍增。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先天储备不足更易贫血,青春期女孩月经来潮后铁丢失量增加。这个阶段需保证每日铁摄入量达到10-15毫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
3、慢性失血因素:
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如钩虫病会引起慢性失血,每只成虫每日可导致0.03-0.15毫升血液丢失。反复鼻出血、肠道息肉、消化道溃疡等也是潜在失血原因。这类贫血往往伴随粪便潜血阳性,需要完善寄生虫筛查和消化道检查。
4、吸收功能障碍:
慢性腹泻、乳糜泻、炎症性肠病等会影响铁的吸收利用。胃酸分泌不足或长期使用抑酸药物会降低铁的生物利用度,维生素B12缺乏常见于严格素食者。这类情况需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通过注射方式补充造血原料。
5、遗传性疾病:
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血红蛋白病会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G6PD缺乏症患儿在接触氧化性物质后易发生急性溶血。这类疾病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上以输血和去铁治疗为主,重型患者可能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儿童贫血需保证膳食均衡,6月龄后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青春期女孩建议每季度监测血红蛋白。动物肝脏每周食用50克即可满足铁需求,同时搭配猕猴桃、鲜枣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促进吸收。对于确诊贫血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补铁导致铁过载。适当增加爬行、跳跃等承重运动有助于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家庭烹饪建议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中铁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