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是什么
脑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预防血栓扩大或复发,常用方法包括使用肝素类、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深静脉血栓等情形,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
1、肝素类: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快速抗凝作用,常用于急性期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但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抗Ⅹa因子活性。
2、华法林:
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干扰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实现长期抗凝,需定期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之间。药物疗效易受饮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服用期间需限制维生素K摄入并避免频繁更换其他药物。
3、新型口服药: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直接抑制Ⅹa因子或凝血酶,无需常规凝血监测,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这类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少,但缺乏特异性拮抗剂,发生严重出血时需采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综合处理。
4、适应症选择:
心源性栓塞患者需长期抗凝,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则优先抗血小板治疗。合并高血压、高龄或跌倒风险者需评估出血获益比,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避免使用部分经肾代谢药物。
5、出血管理:
轻微出血可暂停药物观察,严重出血需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华法林所致出血使用维生素K拮抗。新型口服抗凝药出血时可考虑活性炭吸附、透析或使用特异性逆转剂。
抗凝治疗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量摄入深绿色蔬菜影响华法林疗效。规律监测血压与凝血指标,预防跌倒等外伤风险。适度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戒烟限酒以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出现牙龈异常出血、黑便等表现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