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运动健身术更能提气养生

来源:复禾健康

一般来说,人从中年后期开始,在生理上开始老化,人体的一切器官、组织逐渐萎缩,脏腑功能相应衰退,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肺主气的功能降低,诸窍不利,神志不清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延迟各器官的衰老。提出“和于术数”,就是要适当掌握几种养生锻炼术。

中医养生学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集气功、导引、武术之精华,形成了各种流派、各种形式的健身术,其种类之多,方法之广,不胜枚举。流传于世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下百余种。其中,流传最广、影响较大,为群众所喜爱的有: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这些方法在理论上各有侧重,动作上自成体系,各有特色,有自己完整的套路。这些功法,可以全面、系统地锻炼身体,其养生益寿作用为世所公认。

中医的运动健身术从养生家的角度来看,所谓健身,就是通过一系列内(气)、外(形体)结合锻炼的方法来“导气令和,引体以柔”,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无论是以养生健身,抑或是从体育医疗来说,中医健身术同近现代体操有很大的区别;同时,它也并非如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就是现代的气功,或完全属于气功的一部分。

运动是近现代体操和中医健身术的灵魂和生命,但是在东西方思维模式中动与静的观念是不同的。西方的动静观建立于逻辑思维方式上,动的便是动的,静的便是静的,两者泾渭分明,不可混淆。建筑在运动解剖学基础上的西方体操,着眼于发展人的运动器官和肢体肌腱,按一种直观的审美意识和标准来塑造人的理想形象,赋予人以雄健伟壮的体魄和伟大的力量,追求的是外在的力与美。

中医健身术是建筑在中国古代生理知识基础上的,着眼于发展人的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追求的是精神旺健,神气充足,身心康乐,增加入的内在的生命力。须明宜忌极拳是锻炼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的重要方法,“缠绕运动,劲贯四肢”,“一动无有不动”,触动手三阴阳经和足三阴阳经,使气血循经络互流。所以,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的时间,一般都会产生腹鸣、指尖酸麻、发胀、针刺等感觉,这是体内真气运行的现象,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初学者还要掌握运动的时间和运动量。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长拳运动激烈,但是由于它要求上、下肢各关节都在一定的弯曲度下做慢动作,这就延长了身体有关部位的运动时间。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一些,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脚分清虚实,身体的重量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弯曲情况下来支撑的;另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全身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初学者练完一趟太极拳,往往会感到两腿酸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般来说,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成年人,每日可练习一小时左右,老年人最好在早晨练习。初学者和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可以单练一节或几节,也可以专练一两个招式,如“揽雀尾”、“云手”,等。

患有不同疾病的人要有所区别,如关节炎患者,每日练习的次数适当多一些,但每次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肠胃病患者的练习次数和运动量也可适当增加一些,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等等。练习太极拳应选择公园、树林、花园等地方,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是锻炼的好场所。当身体不适,如发烧、感冒时,应酌情暂停。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即练习。注意动作要领太极拳具有轻松、圆活、连贯、自然、柔和等优点,练习者除了领会拳术的特点外,还须正确掌握拳术套路的要领所在。

(1)练拳前准备在练习太极拳前尽量做到凝神静思,心平气和,精神专一,同时可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深呼吸,弯腰压腿,或慢跑等以求流畅血脉、松弛筋肉骨节,为正式练拳做好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准备。

(2)意动形随“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注意用意识来支配。这就要求保持神清,排除思想杂念,集中注意力,心静气和,然后开始动作,不断用意念来指挥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

(3)气沉丹田丹田穴在腹正中线脐下3寸关元穴处。“气沉丹田”就是深呼吸时要使横膈上升下降的幅度较大,不仅有助于增加通气量,还有利于内脏的活动和身体重心的稳定。

(4)身体放松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立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只有全身应该放松的都放松了,劲力才能毫无阻碍地迅速集中到一点,避免了僵劲和拙力,体现出太极拳那种轻灵而又沉重,并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具体练习时,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松腰,如此才能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自我按摩历史悠久自我按摩法,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卫生保健方法。从医学文献中,常能看到它的片断记载。如清代潘蔚写的《内功图说》,里面介绍的身功、首功、面功、耳功、目功、口功、手足功等,以及最后介绍的八种方式的去病健身法等,都是自我按摩法。自我按摩能畅通气血,扶正复元中医学认为,自我按摩是患者或养生者在自身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按、摩、推、拿、揉、捏、点、擦、理、叩等常用手法,进行按摩,以强身防病、延年益寿的一种传统健身方法。按摩之所以能促进身心疾病的康复,主要是因为它有畅通气血、扶正复元的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按摩人体的局部或穴位,能通经络、行气血,因而具有行滞、消淤、散肿、止痛的作用,还能通过畅达气血来改善患部的营养,防止肌肉萎缩并促进损伤的修复。按摩又能调补气血、振奋精神、扶正固本,对慢性虚损病人有增强体质、消除疲劳、恢复元气、怡畅情志、聪耳明目之功。由于按摩既能通郁,又能补虚,既能复形,又能康神,故外可用于经脉、筋肉、骨骼、关节之损伤以及痹痛、麻木、痿瘫诸症;内可用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引起的多种病症,如腹胀、腹痛、泄泻、便秘、眩晕、失眠等。

自我按摩具有多种作用根据现代的理论,按摩是直接作用于皮肤、神经;血管、淋巴、肌肉、肌腱、关节等部位,有节律地活动的一种方法。通过自我按摩,可以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组织间的代谢过程,帮助并维持器官与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使机体逐步得到改善。

按摩首先接触皮肤。在自我按摩时,由于轻重快慢不同力量的刺激,皮肤里里外外有数不清的毛细血管开放了,皮肤组织间的废物排除了。按摩肌肉,不但能增加血流,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可以消除疲劳,加强肌肉纤维的活动能力。由于营养的提高,可以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性。按摩对于运动器官,如骨关节和肌腱等,也能起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关节囊的滑液活跃,这就有可能消除滑液的停塞淤积和关节囊肿的情况。

如果关节素常怕冷,自我按摩也可提高关节局部的温度,消除寒冷的感觉,并很自然地使关节和肌腱周围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有所改善。按摩对于神经系统的作用也较显著。从一开始按摩,首先作用于皮肤末梢神经、浅层神经,直到影响到深层和脏器。当被按摩部分的周围感受器官都得到按摩手法的刺激时,皮肤、肌肉、肌腱等部分,都发生传入冲动。这些冲动,能使神经兴奋传入一定的方向,从而可以治疗像神经官能症和单纯神经痛这样的神经系统疾病。合理而轻松的自我按摩,除了有温暖舒适的感觉外,还会给全身带来一种轻松、愉快、舒适与灵活感。因此,可以说自我按摩不仅可以防病去病,同时也有益于养生者走向长寿之路。

老年人运动养生要强度适中如前所述,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心肺的功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从而延缓人体老化的速度。但从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的特点来看,运动养生时须注意几点:强度适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首先应注意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量。一般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中等或较小运动量,从较小的运动量开始,切忌操之过急,那样反而会对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损害健康;但也不能过于小心翼翼,象征性地活动几下,不能达到锻炼目的。

项目适当老年人的锻炼项目一般以增强心肺功能的跑步或散步为主,并结合一些全身性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练功十八法、健身操等。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及爱好从上述运动方法中选择1—2项进行锻炼,没有必要采用很多种的运动方法。

配合医治在开始运动前,应当先请医生检查身体,以了解身体素质和对运动的承受能力。医生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建议你从事什么样的运动以及规定适当的运动量,这种检查可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在疾病治疗期间,如果想参加体育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在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胸痛、憋气、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眩晕等,就是运动过度,应立即停止运动锻炼,必要时要请医生诊治。总之,老年人宜坚持活动,但不可过量,要科学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运动时间、项目、运动量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