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需做三个检查了解情况
上消化道出血需进行胃镜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三项核心检查。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出血部位,血液检查评估失血程度,影像学检查辅助定位复杂出血灶。
1、胃镜检查:
胃镜是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可在直视下发现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的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等出血源。检查时能同时进行止血治疗,如注射止血药物或电凝止血。急性出血期需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胃镜,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判断贫血程度及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提示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检查能发现凝血障碍性疾病,肝功能异常可能提示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需动态监测血尿素氮水平,其升高程度与出血量呈正相关。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血管成像适用于胃镜无法明确的复杂出血,可显示血管畸形或肿瘤浸润。选择性血管造影能精确定位动脉性出血,同时可行栓塞治疗。X线钡餐检查已较少使用,仅适用于无法耐受胃镜的患者。
出现呕血或黑便症状需立即禁食并平卧,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急性期过后可逐步尝试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食物。恢复期保持规律作息,控制原有基础疾病,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出血后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