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如何诊断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分析,主要方法包括尿液检查、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评估、肾活检病理诊断及免疫学检查。
1、尿液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助于评估肾脏损伤程度。镜下血尿提示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尿蛋白电泳可区分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蛋白尿,为诊断提供初步依据。
2、血液生化检测: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反映肾功能状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可量化肾功能损害程度。补体C3检测对鉴别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有重要意义,血清白蛋白降低常提示肾病综合征可能。
3、影像学评估:
肾脏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皮质厚度,排除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多普勒超声能评估肾血流情况,CT或MRI在特殊情况下用于鉴别诊断,但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4、肾活检病理:
经皮肾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免疫荧光显示IgA或IgM沉积,电镜观察电子致密物沉积位置。病理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
5、免疫学检查:
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测可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炎。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针对性治疗。
确诊后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优质蛋白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染,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出现水肿或泡沫尿增多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