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后摸到一个小滚珠一样的
耳后触及小滚珠样肿块可能由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表皮样囊肿或腮腺肿瘤引起。需根据肿块性质、伴随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淋巴结炎:
耳后淋巴结肿大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触诊质地较硬,可伴有压痛或局部皮肤发红。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症状。
2、皮脂腺囊肿:
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性结构,触诊光滑有弹性,可能伴发感染出现红肿热痛。无症状小囊肿可观察,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反复发作或增大者需手术完整切除。
3、脂肪瘤:
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质地柔软、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生长缓慢且无痛感,直径超过3厘米或影响外观时可手术切除,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4、表皮样囊肿:
先天性或外伤性表皮细胞植入真皮形成,囊壁含角蛋白,触诊有面团感。继发感染时需抗炎治疗,完整手术切除是根治方法,避免自行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5、腮腺肿瘤:
腮腺区肿块需警惕混合瘤或恶性肿瘤,表现为进行性增大、质地硬、活动度差。超声或CT可协助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者需联合放疗或化疗。
日常应注意耳后区域清洁,避免抓挠或挤压肿块。观察肿块变化情况,如出现短期内迅速增大、疼痛加剧、皮肤破溃或伴随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性肿块发生概率。耳后肿块多为良性病变,但明确诊断仍需专业医师通过触诊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