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护理常规的移植后体温和血压的观察怎么做
肝移植术后体温和血压的观察需通过规范监测、异常识别及分级处理完成。主要方法包括定时测量、数据记录、体征评估、并发症预警及紧急处理。
1、定时测量:
术后早期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稳定后逐步延长间隔至2-4小时。体温测量采用腋下或耳温枪,避免直肠测温以防感染。血压监测优先使用动脉导管有创测压,过渡期配合袖带无创测量,需注意肢体水肿对数值的影响。
2、数据记录:
建立动态趋势图表,标注体温血压波动与用药、活动的时间关联。体温记录需区分吸收热(术后72小时内37.5-38.5℃)与感染性发热(持续高于38.5℃)。血压记录应包含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维持MAP≥65mmHg以保证肝脏灌注。
3、体征评估:
体温异常需结合皮肤湿度、寒战、引流液性状判断感染风险。血压监测需同步观察尿量(≥0.5ml/kg/h)、神志变化及四肢末梢循环,警惕低血压引发的移植肝缺血。突发高血压(>140/90mmHg)需排除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或移植肾动脉狭窄。
4、并发症预警:
体温骤升伴寒战提示菌血症或胆道感染,缓慢升高可能为排斥反应。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需考虑出血、心功能不全或脓毒症。血压波动>20%基础值时应警惕血管吻合口并发症,需立即行超声检查。
5、紧急处理:
体温>39℃时予物理降温并留取血培养,避免非甾体药物以防肝损伤。严重低血压需快速补液,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高血压急症首选钙通道阻滞剂,禁用肾毒性降压药。所有异常情况均需同步报告手术团队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
术后饮食需分阶段过渡,初期以低脂低蛋白流质为主,逐步增加支链氨基酸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控制钠盐摄入在3g以内。康复期进行呼吸训练和床上踝泵运动,6周内避免腹部肌肉剧烈收缩。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沐浴后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定期检测血药浓度,避免葡萄柚、圣约翰草等影响免疫抑制剂代谢的食物。心理疏导需关注焦虑抑郁情绪,建立家属-医护共同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