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主要表现为肘关节肿胀疼痛、伸直受限、肘后三角关系改变、皮下淤血及前臂旋转障碍。
1、肿胀疼痛: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和出血导致肘关节周围明显肿胀,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剧。触诊可发现骨折处压痛明显,皮肤温度可能升高。早期冷敷可减轻肿胀,需避免热敷以防加重出血。
2、伸直受限:
由于骨折端移位和肌肉保护性痉挛,患侧肘关节无法完全伸直。被动伸直时可引发剧烈疼痛,主动活动范围通常小于30度。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假关节活动,提示骨折端不稳定。
3、肘后三角改变:
正常肘关节屈曲90度时,尺骨鹰嘴与内外上髁构成等腰三角形。骨折后此解剖关系破坏,尺骨鹰嘴可能上移或偏移,是诊断的重要体征。严重移位可能压迫或损伤肱动脉及正中神经。
4、皮下淤血:
骨折后48-72小时可出现皮下淤斑,多沿前臂内侧向远端扩散。淤血颜色随时间由紫红渐变为青黄,提示出血逐渐吸收。广泛淤血需警惕血管损伤可能。
5、前臂旋转障碍:
骨折波及肱骨远端关节面时,会影响桡骨头与肱骨小头的对合关系,导致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受限。旋转疼痛多集中在桡骨近端,可能伴有骨擦音。
发生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于胸前,避免随意移动骨折端。饮食需增加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促进骨骼修复。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关节活动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2-3周后逐步增加主动屈伸练习,配合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6-8周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