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症是怎么形成?

肠易激综合症可能由肠道菌群失衡、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功能紊乱、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节饮食、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益生菌补充、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肠易激综合症是怎么形成?

1、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内有害菌过度增殖会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肠道免疫异常激活。临床研究发现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减少与腹胀腹泻症状相关,可通过口服特定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平衡。

2、内脏高敏感性:

患者肠道神经末梢对扩张刺激的痛阈降低,可能与5-羟色胺信号传导异常有关。表现为进食后腹痛加剧,使用调节肠道感觉神经的药物可改善症状。

3、脑肠轴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症是怎么形成?

中枢神经系统与肠神经系统间的双向调节异常,导致肠道蠕动节律失调。压力状态下症状加重,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脑肠互动功能。

4、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肠道功能。约60%患者伴有心理障碍,抗焦虑药物联合心理疏导可显著缓解症状。

5、饮食刺激:

高FODMAP食物在肠道发酵产气,诱发腹胀腹痛。常见触发食物包括洋葱、豆类、乳制品等,采用低FODMAP饮食可减少症状发作频率。

肠易激综合症是怎么形成?

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分次少量饮用温水。建议进行瑜伽、冥想等舒缓运动,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对应关系,避免已知诱发因素。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肠道负担。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预警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