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积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肾积水可能由先天性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
1、先天性尿路梗阻:
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输尿管狭窄或闭锁,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这类梗阻多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轻度梗阻可能随生长发育自行改善,严重者需手术解除梗阻。
2、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瓣膜功能不全,使尿液反流至肾脏。该病症可能伴随反复尿路感染,通过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确诊。根据反流程度选择保守观察或抗反流手术治疗。
3、神经源性膀胱:
控制排尿的神经系统异常导致膀胱排空障碍,常见于脊柱裂患儿。表现为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多,需尿动力学检查评估。治疗包括间歇导尿和改善膀胱功能的药物。
4、泌尿系结石:
结石堵塞输尿管引起尿液滞留,可能伴有血尿或腹痛症状。儿童结石多与代谢异常有关,需进行尿液成分分析。除体外碎石外,还需针对病因进行代谢调节。
5、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导致尿路黏膜水肿,可能引发暂时性排尿不畅。婴幼儿表现为发热、排尿哭闹,需尿培养明确病原体。及时抗感染治疗可预防肾瘢痕形成。
日常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憋尿行为。母乳喂养婴儿应按需哺乳,幼儿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800-1000毫升。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复查,监测肾脏功能变化。出现排尿异常、反复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肾功能持续受损。适当进行盆底肌训练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