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变态反应分有几种类型
皮肤变态反应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药疹和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由皮肤直接接触致敏物质引发,常见致敏原包括金属镍、染发剂或橡胶制品。临床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红斑、水疱伴剧烈瘙痒,严重者可出现皮肤糜烂。治疗需立即脱离过敏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可缓解症状。
2、荨麻疹:
荨麻疹表现为突发的风团样皮损,多由食物过敏或物理刺激诱发。典型特征为皮肤出现边界清晰、时起时消的粉红色风团,伴随烧灼感。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需排查感染或系统性疾病。急性发作时可使用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3、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婴幼儿面部及四肢屈侧。特征性表现为皮肤干燥、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基础治疗需坚持使用保湿剂,中重度患者需短期外用他克莫司软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4、药疹:
药疹是药物通过免疫机制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常见致敏药物包括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固定型药疹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片,重症药疹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可危及生命。确诊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系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5、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包括天疱疮、类天疱疮等,由机体产生抗皮肤成分的自身抗体导致。天疱疮特征为松弛性水疱和广泛糜烂,尼氏征阳性。确诊需依靠皮肤活检和免疫荧光检查,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皮肤变态反应患者需避免搔抓刺激皮损,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日常使用无香料保湿产品修复皮肤屏障,记录可疑致敏原接触史。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避免摄入已知过敏食物。适度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特应性皮炎症状,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减少刺激。出现全身症状或皮损持续加重时应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