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肠道炎症、免疫反应异常、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免疫调节、驱虫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
1、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感染是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刺激淋巴结免疫应答导致肿大,多伴随腹痛、腹泻症状。治疗以补液、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为主,严重时需静脉补液纠正脱水。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菌等肠道致病菌感染可引起淋巴结化脓性肿大,表现为发热、血便、里急后重。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同时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3、肠道炎症:
过敏性肠炎、克罗恩病等非感染性炎症可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常见反复腹痛、营养不良,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诊。治疗包括规避过敏原、美沙拉嗪等抗炎药物,严重时需肠内营养支持。
4、免疫反应异常:
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发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征性表现包括持续高热、皮疹、结膜充血。需应用丙种球蛋白、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
5、寄生虫感染:
蛔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移行可机械性刺激肠系膜淋巴结。患儿多有消瘦、异食癖表现,粪便检出虫卵可确诊。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驱虫药治疗有效,需重复给药阻断传播循环。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肠道。急性期给予米粥、面条等低渣饮食,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定期进行腹部超声复查,观察淋巴结大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肠套叠风险,出现持续呕吐、便血等急腹症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