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急性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急性腹泻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肠道病毒是儿童及成人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会出现水样便、腹痛、低热等症状。病程通常具有自限性,重点需预防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污染食物或水源后,可能引发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典型症状。细菌性腹泻多伴随高热,需进行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3、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寄生虫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可导致慢性腹泻或急性发作。寄生虫感染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确诊需显微镜检查粪便虫卵,治疗需采用甲硝唑等抗原虫药物。
4、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进食后2-6小时的剧烈呕吐腹泻。此类腹泻起病急骤但恢复快,需注意排除变质食物,避免进食生冷、未彻底加热的食品。
5、药物副作用:
抗生素滥用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是药物性腹泻的主因,表现为用药后出现松散便。质子泵抑制剂、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引发腹泻。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补充益生菌调节微生态。
急性腹泻期间应选择低渣饮食如米汤、面条,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注意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每次排便后饮用200毫升液体。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儿童及老年人出现脱水体征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苹果泥、香蕉等富含果胶的食物帮助修复肠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