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怎么做 揭秘做胎心监护的具体步骤
胎心监护主要通过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儿心率和宫缩情况,具体步骤包括环境准备、仪器连接、数据监测、结果解读和后续处理五个环节。
1、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温度适宜的检查室,孕妇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暴露腹部皮肤。检查前避免空腹或膀胱过度充盈,排空膀胱后休息15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检查。部分医院会要求孕妇检查前少量进食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
2、仪器连接:
使用耦合剂涂抹探头后,将胎心探头置于胎心音最清晰处(通常在脐周或下腹部),宫缩压力探头固定于宫底位置。调整探头压力至信号稳定,避免过度压迫腹部。双探头需同时监测20-40分钟,期间保持体位相对固定。
3、数据监测:
监护仪实时显示胎心率基线(正常110-160次/分)、变异幅度(6-25次/分)及宫缩曲线。孕妇需在出现胎动时手动按压记录按钮,观察加速反应(胎动后心率上升≥15次/分持续15秒)。异常情况如晚期减速、变异减少需立即记录发生时间。
4、结果解读:
医师根据NST(无应激试验)评分系统评估,正常表现为20分钟内≥2次胎动伴加速反应。可疑结果需延长监护至60分钟,异常结果包括基线变异消失、反复减速等,可能提示胎儿窘迫。结合B超、脐血流等检查综合判断。
5、后续处理:
正常结果可常规产检,异常者需住院观察或终止妊娠。孕晚期建议每周1-2次监护,高危孕妇增加频次。居家可使用胎心听诊器每日监测,但无法替代医院监护。出现胎动异常或监护可疑时需及时复诊。
胎心监护期间建议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监护前30分钟避免甜食摄入以防胎儿睡眠期影响结果。孕妇可准备书籍或音乐缓解紧张情绪,检查后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日常注意记录胎动规律,发现胎动减少或消失应立即就医。合理搭配膳食保证铁元素摄入,适度散步有助于改善胎盘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