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技术,主要用于明确肾脏疾病的性质,但它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危害。肾穿刺的潜在危害包括出血、感染、肾周血肿以及疼痛等。为减少这些风险,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术后注意休息和观察。
1、出血
肾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由于肾脏血供丰富,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血尿或肾周血肿。轻微血尿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但严重出血可能需输血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多饮水,促进排尿。
2、感染
穿刺过程中可能将细菌带入肾脏或周围组织,引发感染。感染症状包括发热、腰痛或尿路刺激症状。术后需遵医嘱服用抗生素,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
3、肾周血肿
穿刺后血液可能积聚在肾脏周围,形成血肿。小血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会自行吸收,但大血肿可能引起疼痛或压迫症状,需进一步治疗。术后应密切观察是否有腰痛、血尿或低血压等症状。
4、疼痛
穿刺部位可能出现短暂疼痛,通常可通过休息和止痛药物缓解。若疼痛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并发症。术后避免弯腰或剧烈运动,减轻腰部负担。
为降低肾穿刺的危害,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凝血功能检查。术后应严格卧床休息6-8小时,多饮水以促进排尿,并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肾穿刺的风险可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