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急性肠炎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脱水、电解质紊乱、败血症、反应性关节炎等疾病。
1、肠易激综合征:
急性肠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可能损伤肠道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肠道敏感性增高。治疗需调节肠道菌群,避免刺激性饮食,必要时使用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2、脱水:
严重腹泻呕吐会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引发脱水。患者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凹陷。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电解质紊乱:
频繁呕吐腹泻会造成钠、钾、氯等电解质丢失,引发低钾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意识模糊等症状。需通过血液检测明确电解质缺失类型,针对性补充电解质溶液。
4、败血症:
肠道黏膜破损后细菌入血可能引发败血症,常见于沙门氏菌或志贺菌感染。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全身炎症反应。需立即进行血培养并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5、反应性关节炎:
某些病原体感染后可能诱发免疫反应,导致反应性关节炎。表现为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红肿热痛,常伴随结膜炎或尿道炎。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严重者需免疫抑制剂干预。
急性肠炎患者需注意饮食卫生,发病期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蒸蛋、鱼肉等易消化蛋白质,配合口服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每日监测体温和排便情况,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需及时就医。保持手部清洁,家庭成员分餐进食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