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细菌感染是什么引起的
肺炎细菌感染可能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引起。细菌性肺炎的发病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病原体侵入、免疫力降低、基础疾病影响、环境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
1、呼吸道防御下降:
上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或纤毛清除功能减弱时,细菌易侵入下呼吸道。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刺激、寒冷干燥环境均可破坏呼吸道防御机制。这类情况需加强呼吸道保湿保暖,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2、病原体直接侵入:
肺炎链球菌通过飞沫传播定植于鼻咽部,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向肺部扩散。流感嗜血杆菌常在流感病毒感染后继发感染。预防需注重手卫生与呼吸道隔离,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疫苗。
3、免疫功能降低:
糖尿病、HIV感染等疾病导致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受损,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营养不良也会削弱免疫力。这类患者易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并保证营养摄入。
4、基础疾病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定植。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加重、脓痰增多,需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和痰培养检查。
5、特殊环境暴露:
医疗机构内接触呼吸机等器械可能感染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误吸胃内容物会导致厌氧菌感染。住院患者需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吞咽功能障碍者需调整进食体位。
细菌性肺炎患者应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稀释痰液,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促进修复。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老年人及婴幼儿更需警惕重症倾向。